心理研究特性焦虑危害涉及面广,有种新方法

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患焦虑症的人数急剧上升。据相关数据统计,焦虑的人群已经超过抑郁的人群。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中,抑郁属于重性心理障碍,焦虑属于轻性心理障碍,换句话说,焦虑情绪更容易“上身”,所以患焦虑的人也就更多见、更普遍一些。什么社交焦虑、发言焦虑、演讲焦虑、考试焦虑、毕业焦虑、考试焦虑、就业焦虑、恋爱焦虑、结婚焦虑、两性焦虑、老年焦虑、年终焦虑以及春节焦虑等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以上这些焦虑几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究其根本,无非都是特性焦虑,相对于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症状还算相对轻的。因为状态焦虑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特性焦虑则无此症状;状态焦虑是典型的焦虑,以漂浮焦虑或无明焦虑为核心,且是一种没有对象和内容的恐惧,而特性焦虑的典型表现是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焦虑,即期待性越高则焦虑越高,如登台演讲或表演前、考试前、重大事件或人生转折点前以及春节希望赚很多钱回家的期盼和父母逼婚等出现的焦虑情绪,特性焦虑从小就已见端倪,且往往持续一生,这与状态焦虑有着很大区别。不过,特性焦虑危害涉及面广,几乎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尽快地达到改善。

根据以往的心理学理论,虽然特性焦虑基本上是由从小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和深层图式所造成的认知曲解而引发,但也和当今生活节奏加快与压力增大的诱因不无关系。所以要想缓解焦虑情绪,最好可以根据当前具体的压力情境先来改变“内部言语”,并最终改善认知结构与思维方法,达到真正改善焦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说到思维,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可再问人是依靠什么进行思维的?估计很多人不太清楚。如果就这个问题展开随机访问与网络调查的话,恐怕绝大多数人回答的不准确,甚至有少数人根本答不上来。不过也许有很多人可能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来回答:“人类肯定是依靠大脑进行思维的”。这样的答案无论从任何角度讲,也不能说他们回答错了,但这种说法却显得过于概括、笼统了。

实际上,人是依靠什么来思维的问题,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早就发现了。人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思维或是思考事情以及问题的,比如举一个简单的思维例子,某某男士准备约女朋友晚上七点在大中华饭店吃饭,他必须用内部言语在心里默念一遍,才能把这件事思考完整清楚即“我准备晚上七点在大中华饭店把我女朋友好好请一顿,现在我就打电话告诉她”。当然了,这种内部言语相对来说比较长,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内部言语来思考:“晚七点我想请女朋友到大中华饭店吃饭,给她打电话”。这样一来,一件想要办的事情便思考完毕,就等陪着心爱的人吃美食吧。

当然,以上简单的思维结果是在心态正常的情况下依靠内部言语完成的,但如果有特性焦虑情绪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某女士明天要去应聘,但由于她平时缺乏自信,对自我缺乏合理的认知,一到关键时刻就非常紧张,所以她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内部言语就可能是“明天应聘肯定又要失败了”!

根据我的研究发现,针对这个问题,要想让她改变认知或思维的话,可能要经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奏效。但如果让她改变思维赖以依靠的“内部言语”,就可能很快发生改变。那么这种改变内部言语的新方法,我暂且把它称为“内部言语优化法”,就像上面这个例子,如内部言语这样优化“不就是一次应聘吗?没有什么特别与了不起的,和平时做事情一样,自然面对就是了”。如此这样平常具体,不去特意强调“一定要自信”等等抽象的、难以短期达到的改变认知或思维的话语,反倒能让心理很快回归于日常熟悉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习惯当中,给潜意识安一根“定海神针”,岂不更容易放松心情,缓解焦虑,达成目标?

就业应聘能如此,面对春节焦虑等特性焦虑一样可以通过改变“内部言语”来缓解焦虑。如一个大龄青年在外面打拼了一年,春节急切盼望与父母团圆,可是又害怕父母催促自己赶快恋爱结婚,这时其内部言语就应该这样优化“恋爱结婚本是人之常情,父母即便催促也是在为自己着想。就算退一万步说,自己目前的确不想考虑此事,父母说说也在情理当中,又有什么可焦虑的呢”?如果内部言语能这样或与其类似,焦虑则会大大缓解。

还有就是考试焦虑,一般都用想象性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及注意分散法等来缓解焦虑,而我认为这些方法虽然能使焦虑得到暂时缓解,但都不会对改变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改变内部言语却能起到神奇的作用,如针对考试焦虑,采用这样的内部言语“考试只是对日常所学内容的一次检测,平常学习都不会这么紧张,那么作为平时学习的一种练兵,又有什么可焦虑的”!这样一来,必将可以达到缓解考试焦虑的目的。

另外缓解社交焦虑(社交恐怖)更是改善特性焦虑的重中之重,内部言语如此优化“与别人说话就像跟我自己说话一样,慢慢就会放松自己,走出原本不该有的焦虑”。这样的话,焦虑则能很快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通过我的研究发现,认知和思维固然可以决定“内部言语”,但认知与思维却是依靠内部言语而最终发生作用的,可以这样说,内部言语和认知思维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后者可以决定前者,而前者对后者也会产生影响作用。换句话来说,改善内部言语完全可以逐渐改变认知与思维,这比直接改善认知思维来得更快捷、更自然。

再者,因为大多数人不了解“内部言语”,所以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几乎没有认真考虑过内部言语的问题,这就导致内部言语呈现自动化的态势,从而成为认知思维的“附庸”。如果能发挥内部言语的作用,改善认知结构与思维方式,缓解焦虑必将指日可待!

你们说呢?

作者白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c.com/jlzzz/151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