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琳
天津北洋分舵(筹)
三级拆书家
前几天跟一个MM聊天(暂且叫她“小倔强”吧)。
她说:“小琳姐,我最近有点吃不消了。”
“怎么了?”
“我和朋友们一起搞了个创业项目,然后本职工作也不能放下。同时还和您这边写稿、做活动……每天十二点根本干不完活。有时候想干脆今天就歇歇吧,但是躺下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写文章,搞运营的事。您说我该怎么办呀?”
“你这事情也太多了,明显是焦虑了!”
……
有多少人看到这里,想到了自己?
这两年知识创业很火爆,看着大咖们卖个课程,一天弄个万八千的,很轻松。于是自己也想搞一搞:不就是学习嘛,当初哥也是学霸/校草……(脑补各种牛气的绰号),课堂笔记也曾经在全班疯传,码几个字不算什么。于是勇者无惧地跳入“坑”中,才发现,根本不像想象中地那么简单。
首先,你还有本职工作吧。原想下班后再看一小时书,谁知捧起书根本就看不下去,晃晃荡荡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不行呀!于是参加了各种打卡活动,买课程,和小伙伴们组团对抗懒癌……不惜血本地激励和投入,就为了倒逼自己,有所突破。结果,成果没见到,反而把自己给整焦虑了……
那么,今天我带来了的这本《反焦虑思维》正是为了帮助我们,粉碎所有可能引起焦虑的幻想压力,从而充满自信地迎接现实挑战。因为,我们首先要能愉悦地面对生活,才有可能获得人生的成功。你说是不是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尔·克肖和比尔·韦德。两位都是执业长达30年的专业咨询师、培训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本书抽丝剥茧般的讲解,作者不仅为我们破解了无处不在的焦虑,而且帮助我们重新获得自控愉悦的生活。
《反焦虑思维》
在这种状态下,大脑重新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规划新的路线图,通向未来的观点、情感、思想、知觉和行为——它们会受到目前精神状态的影响,但路线图却是在目前的精神状态里绘制的。你的大脑开始将大大小小的生活冲击编织成一种关于生活信念和规则的限制性模式。这种模式会引发焦虑的、恐惧的和情绪化的思维,干扰你的思路,阻碍你坚持到底的毅力,破坏你的信心和满足感。你的自卫习惯只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差,健康受挫,生意失败,情感麻木。
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说的是有一个杞国人因为老是怕天塌下来,整天愁得要死,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常用来比喻完全没有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道理讲出来,恐怕没有人不能理解。就连我给儿子讲的时候,他都会说:“天不会塌的,这个人想多了吧。”那么,如果把“杞人”换成身处焦虑心情中的我们,会怎么样呢?
作者在原文中说,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根源于这种情绪。就像开篇的“小倔强”。长期失眠精神不振的根源在于: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因此引发了焦虑。而焦虑的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信心和满足感,造成进一步地加深。
比如前一天晚上赶稿子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就会暗示自己:我昨晚没休息好,今天的效率一定会受影响。果然第二天又把工作带到了12点……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下去,不仅不会把事情做好,与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还会将自己满满的信心打击得七零八落。
看到这,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原以为焦虑只是一种情绪,谁想到会对工作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那我现在到底有没有焦虑的情况呢?我们不妨扫描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