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妈妈的成长变化和心路总结。
由于长时间对孩子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她的儿子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
一向聪明、成绩优异的儿子,最后竟然休学在家。
难以接受这个现实的她,辗转踏上了改变之路。
最后,凭借自己的成长,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她带领儿子走出了困境......
希望这位妈妈的心路历程,能对处于同样迷茫的家长们有所帮助。01还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周末,14岁的儿子严肃找到我,主医院检查。
“检查什么?你哪里不舒服吗?”我有些迷惑。
儿子告诉我,他要确认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虽然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感觉诧异,但医院。
诊断结果出来时,我傻眼了。
中度抑郁+焦虑症!居然同时出现在儿子身上!
我想不通,我的儿子那么懂事、听话、努力,怎么会得了抑郁症?拿到结果的那几天,我深受打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一向品学兼优的儿子就强烈要求休学。
休学可是大事,任何家长都不会随便答应。
于是,我苦口婆心地劝解儿子,先不要做出休学的决定,一边治病,同时也在坚持坚持。
毕竟,当时考入这所名牌中学,儿子可是超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
儿子答应了,随后就是勉为其难的尝试。
他无法适应学校的节奏,学业的压力,从一开始的偶尔请假,到频繁请假。
努力了两个月后,儿子彻底坚持不住了。他开始伤害自己,偷偷在胳膊上划出一道又一道血痕。
半夜两三点依旧无法入睡,看着儿子这幅痛苦的样子,我只好答应他休学的决定。
那段时间,我们全家好像进入了一条长长的黑暗隧道,迷茫、绝望,不知道多久才能走到出口。02孩子不能去上学之后,我很不能接受。
白天上班时浑浑噩噩,逃避着同事、熟人探询的目光。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也无法解答孩子无法上学的疑问。
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焦虑的情绪笼罩着我,无数的恐惧在我的脑海里涌现: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落下的课程怎么办?
如果他再也不能去上学了,未来该怎么办?
抑郁症会不会加重,他最终会走向绝路吗?
......
过了一段惊惶无措的日子,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我,开始踏上学习、成长、反思之旅。
首先,我想知道,儿子到底是怎么生病的?青春期抑郁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上网到处查阅关于青春期抑郁症的内容,并且加入了家庭教育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跟我一样陷入类似困境的家庭是那么多。
我也向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疑问:“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丧失了学习动力,还得了抑郁症?”
面对我的疑惑,老师带领我深入分析过去的教育和相处方式,在不断学习、反思中,我渐渐意识到,如今的局面是怎么产生的。
1、根深蒂固的错误教育理念,导致我对孩子实施了不科学的养育我小时候,家庭环境不是很好,这就导致我长期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之中。
于是成家有了孩子之后,我就下意识地把自己童年渴望的,一股脑的弥补到儿子身上。
在物质上,我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事事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他的学习辅导、衣食住行都由我一手包办,严格管制。
这种密不透风、全心付出的养育方式,也让我对孩子产生了很高的要求。
我容不得孩子不听我的,常常有意无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明明儿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但我一看到他在玩手机、看电视,就觉得他还没有用尽全力,还可以考得更好。
于是,每天以爱的名义,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大力鞭策。
最终,我活成了一个强势又说一不二的妈妈,孩子也在我的管制下生了病。2、对孩子的强势与控制
过去,我总是对儿子溺爱、包办,用爱的名义绑架他。
一旦儿子没有按照我的心意做事,或者学习成绩,我就会冷嘲热讽,甩脸色。
孩子是天然爱父母的,他们从心底里想让父母高兴。
回想这么多年来,儿子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压抑、紧绷的氛围中,时刻警惕着我的评判。
一旦考不好,连续几天在家里都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地看着我的脸色。
在这种高度焦虑和严格控制的环境里,他不开心却又无处可逃。
而我,却根本没有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管教力度,欣慰于儿子的服从听话。
其实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我也是不开心的。
每天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整天围着孩子转,生怕孩子不努力,焦虑孩子没考好,没有一刻停歇,内心充斥着焦虑和压抑.....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清楚了改进的方向。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调整自己,进而影响孩子。031、持续学习,踏上调整、改变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不是你做了他的父母,就会懂他。
身为父母,只有愿意保持学习的状态,时时修正内心,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与时俱进的支持和指导。
在老师的带领下,生了孩子后多年不看书的我,又重新苦读起来。
学习中,我们很多家长一起阅读有关青春期教育、亲子理念、学习方法、孩子心理、父母成长等领域的书籍,系统的学习、记笔记,每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相互鼓励支持。
越读书,越发现过去的自己有多么无知,完全是凭本能养孩子。
而那些无意中采用的错误教育方法,已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其中对我最有指导意义、学会就能马上用的,是转变语言沟通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由负面的沟通方式,转为正向的沟通方式:
误解——理解
指责——尊重
抱怨——同理
否定——肯定
打压——鼓励
强制——认可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对于如何改进自己、影响孩子有了信心和方向。2、放下挑剔与指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