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生焦虑定义的两种人生超越VS放弃

文/唐倩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社工硕士。于美国从事临床行为干预治疗师,有丰富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治疗工作经验,如自闭症与儿童多动症等。作为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一员,高密度的考试、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高强度的练习所带来的焦虑,是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交作业的截止日期,考试成绩,班级排名,老师点名回答等等,就如同一个个厚重的包袱,压着学生紧张且脆弱的神经。但是值得想的是,面对普世的学生焦虑,为何有的人能够激发自我潜能,不断超越而成为班级佼佼者;而另一些人则选择拖延或者甚至放弃?对每个人来说,焦虑都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动荡,并经常会伴随紧张的表现,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D.L.Rosenhan,)。在面对压力时,焦虑是人会出现的正常反应,而且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它能帮助激发我们去完成应该完成任务的动机,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福斯特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如此说。也正因为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我们才会花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加专注于当下的工作。所以焦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成功的动力。然而,当焦虑超越了一定的限度,上升到的焦虑症,对人身心的伤害则是巨大的。焦虑症,根据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的(DSM-IV)定义,是人对当下的生理威胁或心理恐惧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射,而且让人对将来可预见的事情产生的一种生理上的紧张感。(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焦虑感往往有两个主题,一是焦躁,二是恐惧。在青少年时期,是焦虑症的高发期。这是因为13-19岁的青少年正经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即在不断的在与环境的沟通当中定位自我(Erikson,E.H.,),在此时,外界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的反馈对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会起到比其他时候更大的影响。“若人无法在青年期形成对自我角色的同一性认识,便会陷入‘角色混乱’情境,沉浸在‘我是谁?’这一问题所带来的焦虑中。”Erikson如是说。患焦虑症的青少年,常常会有以下长期反复发生的症状(通常在6个月以上):

为生活当中的重要发生事情而感到担忧,如考试,作业,同学之间的关系

在面临一个让人不适的环境时感到尴尬和担忧,如学校同学嘲笑,排挤等

在面对考试、演讲时的紧张、出汗、心跳加速

在面对真实存在的具体威胁时感到害怕,如害怕上课被抽问却不知道答案

对特定事件发生前、后立即发生的紧张,悲伤,睡眠困难,通常随着事件结束而消失

病理性焦虑症的诊断往往来自专业心理医生,在重度焦虑症的影响下,青少年会感到无法控制日常的生活,害怕社交并且感觉没有目标,渐渐地,他们会选择放弃或者逃避引起不安的环境(如逃学)。焦虑的产生是由基因,心理和身体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综合而引起的。父母或近亲是焦虑症患者的学生更容易得上焦虑症。若父母或者学校不理解焦虑症的病例症状,反去责备孩子的逃避行为,很多时候会让孩子的情况变得更糟。那面对学生焦虑症状,怎么办?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焦虑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疾病,但在同时也是一个治癒率极高的病症。以下的两点或许可以帮到你或者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掌握有效的因应策略积极心理学理论相信,过分焦虑的产生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因应策略。而面对焦虑,可以采用的因应方式有:

创造休息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在焦虑产生时给自己创造一段休息的时间,听音乐,到户外走走等都是好的途径。

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培养运动的爱好。

努力做到最好,但学会接受不完美和不可控的因素。极大多数情况下,焦虑产生于人想要控制无法控制的结果,如不知考试的内容,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等等。接受在生长的环境中有自己无法左右的因素,有利于更准确的认识并学习如何应对真实社会环境。

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很多孩子开始过早的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研究表明,过量的咖啡因摄入会加剧焦虑症状,并引发恐慌症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被证明为对焦虑症最为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它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识别负面的思维方式,并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替代。疗程是短期的,通常在3个月左右,通过线上辅导的方式被证明同样的有效(Cuijpers,P,)。在手机与电脑上使用的心理健康治疗软件的开发还在初步阶段,效果还有待考证(Donker,T,)。在工作中,我看到焦虑在更多情况下来源于父母,而非孩子本身。“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人际关系不好怎么办?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找不到对象怎么办?……”于是,父母莽莽撞撞地闯入孩子的人生,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约束着孩子每天的生活。但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孩子会因为失去对生活的自主权而习得性无助,过得更加不知所措。由此而来,变得更加抑郁,焦虑,低自尊和自我孤立。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与其让孩子成为父母焦虑感的受害者,不如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容地面对问题,理解他们为何焦虑,让他们从现在的压力中学会自我调节和应对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应对将来的人生。

Reference

Seligman,M.E.P.;Walker,E.F.;Rosenhan,D.L.Abnormalpsychology(4thed.).NewYork:W.W.NortonCompany.[Cuijpers,P;Sijbrandij,M;Koole,S;Huibers,M;Berking,M;Andersson,G(Mar)."Psychologicaltreatmentof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Ameta-analysis.".ClinicalPsychologyReview.34(2):–.doi:10./j.cpr..01..PMID.Erikson,E.H.().TheLifeCycleCompleted:AReview.NewYork:W.W.NortonCompany.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5(5thed.).().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onker,T;Petrie,K;Proudfoot,J;Clarke,J;Birch,MR;Christensen,H(15November)."Smartphonesforsmarterdeliveryofmentalhealthprograms:asystematicreview.".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15(11):e.doi:10./jmir..PMC.PMID.

注:本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c.com/jlzzs/20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