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到什么程度,才算抑郁症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17/m2i2zp0.html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抑郁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汇。

越来越多的人不说「我心情很糟」「我情绪差」「我觉得不好」,而直接说「我抑郁了」。

但是说出来的时候又会吓自己一跳:抑郁症好像是跟自杀连在一起的,我真的抑郁了吗?

接下来你可能会翻出手机,打开浏览器,开始搜索「抑郁」,然后继续吓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抑郁?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在临床上我们会把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抑郁综合症。

但其实,抑郁综合症并不等同于抑郁症。

精神疾病的诊断一般要符合下面4个标准:病程标准、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排除标准。

在病程上需要在连续两周的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出下列这些情形,也就是症状标准。在DSM-5的症状标准中一共有9条,要同时出现5条或5条以上才能够符合症状标准。

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

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和乐趣都明显减少。

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明显增加。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几乎每天都疲惫或精力不足。

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恰当地感到内疚。

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说完症状,接下来就得讲讲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上,这些症状需要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损害。

在排除标准方面,首先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人的生理效应或其他的躯体疾病,同时这些症状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所作解释,而且这个病人要没有躁狂发作史。

听起来的确很费解、很复杂。也正因为此,对着网络上面查到的东西,套用在自己身上,往往会徒增焦虑。

所以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这样的焦虑,如果你觉得自己情绪确实不好,且持续一段时间,医院看精神科医生,而不是用网络给自己看病。

同时我们也看到,诊断抑郁症是一套很复杂的流程,即便是训练有素的精神科医生也不可能看你一眼就能够诊断你有还是没有抑郁症。

关于自杀

然而要注意的是,患有任何心理障碍的人,其自杀风险都会增大。

其实真正把抑郁跟自杀连在一起的是统计学,在对自杀原因的统计分析中,抑郁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后来的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率其实高于抑郁,但因为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抑郁症早已占有的江湖地位,抑郁抑郁症已经被牢牢打上了自杀的烙印。

从临床角度来讲,自杀是一系列问题的最后一步,并不是唯一的一步。

因此预防自杀也不是把一个人手里的刀夺下来,把一个人从阳台上拉下来那么简单。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他患有了精神疾病,这就涉及到更早期的自杀预防。

也就是说在人格基础、社会生活、应激、教养、环境等等方面去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必须注意的是,患有任何心理障碍的人自杀风险都会增大,抑郁症并不等同于自杀,不是每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都会自杀。虽然抑郁症在统计学上面跟自杀的关系确实很密切。

关于自残

自残有一个更学术的名词,叫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这个名词和他的诊断标准,直到DSM-5才稳定下来。

有大量的青少年曾经这样对待过自己,非自杀性自伤也是精神障碍、精神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的问题,同时非自杀性自伤又被发现于大量的人格障碍的患者当中。

在中国的精神医学界,人格障碍很多时候是不进行临床诊断的,因此非自杀性自伤经常被误以为是自杀的准备活动,而被当做抑郁来处理,或者至少是心境障碍的问题。

而且非自杀性自伤,像具有传染性一样,经常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大家可能还会记得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过的蓝鲸游戏是怎么引起恐慌的。

为什么明明知道最后一步是让你去死,还是会有很多青少年趋之若鹜,并且最后真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位病人自述,ta必须持续伤害自己,否则那些糟糕的回忆会让ta陷入更大的痛苦当中。

自残有时候是为了摆脱痛苦,摆脱陷入抑郁,甚至可以视之为一种自救行为,虽然这种自救极其惨烈。

所以在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象不稳定的人群中,这经常是被视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情绪不稳定,很好理解,那么什么叫自我意象不稳定?通常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定位不明确,说大了是三观不稳定,说小了是心性未定。

在这里提供一个非常不靠谱且不负责的自查方法:你看看上个月你换了几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c.com/jlzyy/162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