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
狗狗独自在家时会随地大小便(甚至尿床)怎么办?
回家后发现狗狗搞拆迁乱啃乱咬?
狗狗晚上哼唧、出门狂吠?
当狗狗不能独自呆着或面对主人的离去时出现的种种破坏性行为,专业用语就是分离焦虑症。
狗狗出现分离焦虑症的原因?
严格来说,狗狗分离焦虑症其实并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系列行为的综合表现。而促使狗狗出现分离焦虑症的诱因常与主人的生活节奏发生重大变化有关,特别是主人与狗狗相处的时间发生骤然变动的时候。
比如说,各种小长假过后,原来的长时间陪伴突然消失会给狗狗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出现各种焦虑症的表现。
一句话概括:原本狗是群居动物(流浪狗大多是群体行动),而它现在的生活中只有你,你长时间消失,它就会变得焦虑!
狗狗分离焦虑症通常与其品种和年龄关系不大,而曾经有过流浪经历或性格比较敏感的狗尤其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症。
狗狗分离焦虑症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破坏
破坏的对象包括家具、建筑物材料、主人的衣物鞋袜等。这些破坏行为本身是由于咀嚼和撕咬的动作对于狗狗有安定的作用,嘶咬主人个人的衣物鞋袜是因为这些物品上更有主人的气味,和这些衣物互动过程中,狗狗同样会感到放松。
食欲减退
由于精神上的压力,狗狗会表现得对自己平时所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即使是面对喜欢的食物或者狗粮也会无动于衷。
吠叫
在分离焦虑期不停吠叫的狗狗内心是充满恐惧的,而吠叫这个行为本身会让狗狗感到轻松,就如同一个人在独自走夜路有时候会放声歌唱一样。
随地大小便
即使是已经接受过训练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狗狗也可能出现这种让主人抓狂的行为。在情绪比较紧张的时候,它们会用尿液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主人没有解读狗狗尿液中的信息素的能力(怪我喽?),所以非但没有让主人明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反而惹恼了主人。
自残
狗会因为环境中的单调、紧张的精神压力而出现舔脚掌舔到红肿,咬尾巴咬到被毛脱落甚至更严重的自残行为,这除了是分离造成的焦虑表现之外,还有可能是生活空间过于狭小,环境单一造成的。
以上这些典型表现是分离焦虑症最常见的,但单一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分离焦虑症,在评估的时候需要兽医进行确诊,排除身体疾病的可能,从而分析导致出现这些行为的具体原因,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教。
应该怎么正确对待分离焦虑症呢?
1.给漏食或独处玩具
出门之前,不妨喂狗狗一些可口的小零食,尤其是那些和主人在一起时难得一尝的美味(甚至可以让狗狗产生“主人不在时,才能吃到这种零食”的感觉)。如此一来,狗狗对美味的期待可能会胜过对主人的思念。准备一些漏食玩具,或出门前将花生酱或乳酪等狗狗喜食的东西抹在洞中,玩具足可以让狗狗花上几个小时啃咬,而完全忘了主人跑到哪里去了。
2.养第二条狗或猫
由于狗狗属群居动物,因此只要能为它找个伴,就可大大缓解它对主人的思念,很多事例表明,除了另找一只狗做伴外,猫咪也会使它高兴起来。
3.打开电视/收音机/pad或灯
如果晚间离家,最好留下一两盏小灯亮着,让狗狗觉得跟主人在家一样。出门时可将电视打开,分散狗狗的注意力。这样,狗狗也就不会一直守在门口,只一心期待主人停车或走路的声音。
4.终极秘籍:陪伴交流
狗狗是最善于理解人类的一种动物,在对人言行、表情甚至情绪的理解上没有什么动物能超过狗。因此经常与它交流不仅必要,而且最有效。除了食物、玩具、玩伴的安抚外,交流可能是最简便,最直接的办法,也是最平等,狗狗最愿意接受的办法。把你当天的上班经历与它分享,和它聊聊八卦,给它鼓励赞美,安抚这个需要我们照顾的小心灵。
传送门:
小心这个10征兆,狗狗可能罹患癌症!做到以下几点,让你的爱宠安全开心一夏天!主人也要保护狗狗不被欺负!养宠攻略超过个养宠专题,全方位守护爱宠健康!
犬种实用喂养攻略(回复:金毛、比熊、萨摩……)养宠专题和医疗文章(回复:呕吐、腹泻、真菌……)
猫咪专题(回复:猫癣、遛猫、猫发情……)
犬行为学及其他(回复:服从性训练、训练排便、吠叫……)
关于宠物的健康问题欢迎回复相关关键词或直接留言,小编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
↓阅读原文↓快速进入攻略目录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