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会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有部分孩子甚至长期处于情绪低谷。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诊疗现状,提升大众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已然迫在眉睫。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百度百科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是什么?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一般而言,智商在80分以上为心理健康的标准。2.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经常保持轻松、愉快、协调的情绪,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3.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的人有着良好的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4.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行为表现正常包括:行为内外一致、行为与年龄相符以及行为与角色一致。5.人际关系和谐。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当家庭不和睦、同学相处不融洽时,青少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敏感等不良心理问题。6.保持健全的人格。培养青少年健全、独立、完整的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重要保证。7.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变化,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8.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信、自尊、自爱,而不自责、自怨、自卑。9.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既有崇高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勇敢面对、妥善处理。10.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是珍惜和热爱生活的,并能积极地投身于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医院心理医生、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黄懿钖博士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答疑:1.孩子患上心理疾病有什么表现?作为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分辨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如患有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等,他们的状况各不相同,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如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兴趣减退、持续控制不住担忧未发生的事、对某件事物或场所明显回避、失眠、食欲与进食行为异常等明显得情绪行为异常,或者与之前的行为表现有严重差异,就应及时向专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机构求助。2.孩子面对压力产生焦虑情绪该怎么办?家长可以积极倾听孩子述说的问题和担忧,表达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