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在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挑妈妈》
前阵子,朋友羡慕地问我:“你现在大女儿3岁,小儿子才1个月,你怎么状态这么好?丝毫不焦虑的样子?我一个都够受了。”
朋友的孩子现在2岁,正是“trouble2”的可怕年龄,对自己的生活简直绝望,每天都是一地鸡毛,鸡飞狗跳。
认真地回想一下,我也曾经会为了成为一个“完美妈妈”痛苦,会为了失去自我感到焦虑,会对孩子感到厌烦,一切都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有一天,小桃子歪在我身上,拿着ipad看着我和她爸爸结婚时的照片,说:“妈妈,这个时候我在哪啊?”
“你在天上挑妈妈啊。”
小桃子恍然大悟,咯咯地笑:“那我肯定是觉得这个妈妈又漂亮又温柔,所以挑中了你。”
“所以,感谢你挑了这个妈妈,让我们有了这场缘分。”我抱着她,不禁百感交杂,五味俱全。
是的,即使养娃路上辛酸苦辣,还是应该好好珍惜这场缘分。
因为我们之间的毫无保留的亲密,只有3年。
01
小桃子从小是个可怕的“高需求宝宝”。
随时随地必须有人陪着她,1岁前每天晚上可以起来3-4次,还必须一直抱着,不抱着就不肯睡觉,抱着也不肯好好睡觉,那一年我连一个好觉都没睡过。
日子都被撕裂成碎片了。
每天早上出门工作更是一场灾难,小桃子会抱着我的大腿不嚎啕大哭,就像一个顽固的蚊子,怎么都不肯离开。楼道里经常会回响起她的哀嚎声,惹得邻居们都要跑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人虐童。
要说我完全没有过任何一瞬间的厌烦和苦闷,那肯定是假的。
有一篇爆文标题叫《身为一个母亲,我从来都不爱我的孩子》,文下评论区一堆妈妈表示对这句话十分赞同。可见,对自己的孩子厌烦是多么常见的事情。
然而,带着“怎么可以这样想”的自我厌弃,我努力地压抑着自己的焦虑,翻看了各种育儿书籍,试图创造出一个情绪平和的宝宝。
当然,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生活依然艰辛,而我的耐心也逐渐消亡殆尽,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到处倾诉,但那种不痛不痒的安慰并不会让我好过,反而让我沮丧了。
直到某天晚上,当我迎着晨光,第三次抱起哭喊的小桃子时,突然想起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意味着,我迟早有一天,要目送着小桃子渐行渐远,再不回头。
心里面似乎有个角落被重重一击,瞬间感觉到某种深沉的痛。那是我从来没去深思过的事情,原来是那么的近,那么的有真实感。
她现在哭喊着需要你,这种亲密的需求,是有保质期的。总有一天,她会奔向自己的人生,而你,只能得体地退出。
“他们的灵魂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02
其实,养娃的这几年,虽然烦恼颇多,但更多的是甜。
陪孩子阅读,让我找回了阅读的快乐;和孩子玩游戏,让我找回了童真;孩子探索的眼神,让我找回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在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更别提那些感动的瞬间:我生病时,小心翼翼地守在我床边那个小小的身影;我怀二胎时,努力想帮助我拿东西的小小的手;每天晚上睡觉前,伴随着“我爱你”的小小的吻……
中国的父母喜欢说“养儿防老”,对孩子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施恩感,实际上,我们只是互相陪伴和成就。
有一部亲子短片,让妈妈们和孩子们互相打分。
妈妈们眼中的孩子总是有这里那里的不好,甚至还有不及格的。
但是,孩子们呢?他们眼中的妈妈是满分的,完美的!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究竟有多爱你。
03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才懂得爱的真谛,儿童希望成人陪伴在他们身边,希望获得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