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论语十二章,不如教孩子多角度解读,

北京中科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70125/5212078.html

我一直觉得读论语不该如读史书一样去深挖背景立意,该如智慧箴言一样刻进心里,但根据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各自理解成自己的样子。

儿子今年初一,上学期的课本刚好有《论语十二则》。那天我把《樊登讲论语》带回家,儿子特意翻看了刚学过的十二则,说樊登讲得有意思,突然觉得孔子很可爱。

很多人拒绝古语新解,但我认为对于普通读者(非专业学者)读国学经典,读世界经典文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打开思想局限,结合前人智慧结晶,发展当下的自己,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结果。

根据章太炎先生的说法,《论语》的“论”就是“编纂”的意思,“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以及他弟子的语录。

原本就是语录,微言大义,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很多不同的解释。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倘若现世,想必也希望《论语》被不同的人解读,产生不一样的时代力量。

《论语》总字数不过字,全书共20篇章。全文背诵也用不了几个月,然而,最难的部分就是理解消化。所以我认为读《论语》该分等级,循序渐进,建议书单顺序如下:

初级:《樊登讲论语》、《《于丹论语心得》中级: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高级:朱熹《论语集注》

《樊登讲论语》是今年新书,也是对论语的全新注解,他结合了这些年讲解的书内容,例如《反脆弱》、《刻意练习》、《终身成长》等等全球畅销书的内容相结合,感悟论语对现代人心灵的指导意义。

正如他在自序里所说:“我希望《论语》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更多的联结,能够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具有特色的启发。”

我节选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论语十二章》,结合樊登以及我个人此刻的理解(明年也许有新知)写出来,暮然回首才发现:最好的激励就在枕边书中。

01、突破困境的三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

“有朋自远方来”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修为的境界。

人生最困难的,就永远有逃避不开的困境和痛苦,面对困境不可孤注一掷埋怨自卑,该从多维角度寻找解答。

02、睡前的灵魂三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一问:(do)今天你做了什么?

第二问:(learn)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问:(innovate)今天你有新发现吗?

自省,不是闭门思过,每日反省三次或多次也许有困难,但睡前问自己三个问题不难,做简单日程梳理,提高消化能力。学会反思自省,是这个时代极度缺乏的意识缺憾。

03、人生只是N个十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很长,一辈子看不到尽头,

人生很短,看父母白发如婆娑;

古有孔子十年诫言,今做标尺对照而清晰明鉴;

越早将人生分成几个十年,越早明辨时光有限、光阴似箭,心智顺从规律进退,随波而不逐流。

04、不必每日创新,小火慢炖也获新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是复习,也可以理解为小火慢炖。如今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越来越缺少的是慢慢体会、慢慢消化的心态。

温故,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再次学习的能力。

尼采说过: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

05、学习陷阱:买了课不学,学了不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是假装的努力,

思而不学,是假装的不努力;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人的一切无果的徒劳,本质上都来自“假装”。

06、快乐是进行时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你感到沮丧,是因为你活在过去。

你会感到担忧和焦虑,是因为你活在未来。

但是当你感到满足,无关贫富,你才是活在当下。

07、学习的三重境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努力和拼搏更高的境界是,在努力之中,能感受到快乐的。

“心流”可遇不可求,但别人从普通到热爱也不是一蹴而就。

知之者是普通学习者;

好之者是努力的学习者;

乐之者,是享受的学习者。

这是学习的三重境界,也是可以进阶的一个目标。

08、理解幸福是一种能力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千年之后,返璞归真,粗粮和白水都知是良物,且容易获得,但还是难以成为三餐主食。

世界越进步,面对的诱惑越大,这也是为何“自律”荣升自我成长道路上优秀品质的榜首。

不管用何手段,都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幸福感知力。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理解不同,也正因此,每个人获得幸福的点参差不齐。

09、认知失衡不是病,只是难进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盲目的“众捧”和“踩踏”都是现代社会人类认知失衡的表现。

承认他人的优点愈加困难,承认自己的缺点比登天还难。

做困难事,必有所得,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简单的事比后期,困难的事比早期。

因为所有难的事情都会越来越简单,

而简单的事情都会越来越难。

10、时间是残忍的,也是公平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绝望。

余华在《活着》中写: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不经事,不懂人;经时光,辩真心。

11、精神与意志是最大的财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是谋略、操作、实力上高下的较量,靠兵法和装备能够达成。

匹夫之志虽然无形无量,却是再大的外力也无法夺走的。

精神与意志看似虚无缥缈,但所有人到生命尽头,都会懂得这些才是最大的财富。

12、学习的过程,求知的目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复旦校训也是出自这两句话:

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地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

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

切问是切切实实地问,

近思是由近及远地想。

写在最后

对于很多先秦的思想家来说:“思想不是按其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去表达,而以对话的方式去表达”《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留给后人的是先哲们的思想、智慧。

简约而深远,古书今读,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目的并不是为了争论对错,而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刚接触《论语》的孩子们,推荐樊登的解读非常接地儿气,语言幽默风趣,与时俱进,也非常适合中小学生接触面。

如今,我们的孩子在最好的年龄接受义务教育,接触《论语》、背诵《论语·十二则》。年少无知,“无知”指的是未深谙世道。但有些道理在出门前讲给他们听,终有一日漂泊在外会想起并激励在心。

马云说过:“《论语》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记得很多年轻人喜欢一部《生命之书》,交给命运提问必答,其实《论语》就是中国人的生命之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樊登全新重磅作品不仅让你读透樊登讲论语书籍樊登讲论语【1册京东¥45购买已下架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c.com/jlzsl/14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