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加油心理调适自我赋能
本轮疫情再次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尤其是本论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巨大。由此开展的“线上教学”和以往的线上教学也很是不同,使教师工作方式与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不少情绪上的困扰。
01工作和生活完全交融在一起,节奏被打乱,烦躁!
现在老师们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工作与生活是完全交融在一起的。多数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家长,既要忙自己的学生,也不能不管自己的孩子,而且要配合孩子的老师。一位老师说:“以前,虽然也是多重角色,但时空上是有区分的,现在因为在家办公,都搅和到一块儿了。没有了上班和下班的界限,白天照样要忙家里的事,最起码一日三餐要忙。晚上也经常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的感到很疲劳!并且觉得在家工作比上班还要累!”
#对策#做到两个“泾渭分明”1.在空间上泾渭分明。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找一个房间或一块地方作为自己固定的工作区域,使自己一坐在此区域便进入一种工作状态。
2.在时间上泾渭分明。制定一个较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将自己备课、上课、网上批改作业及辅导孩子与做饭时间相对地固定下来,形成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习惯,使我们生活与工作更有条理、有规划。
02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汹涌而来,无处排解!
无论是对于疫情的担忧,还是熟悉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被迫改变,又或者是无法出门的困境等,这些都让许多教师受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疫情的担忧,无论是从国家角度出发还是从个人方面考虑,疫情都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此次疫情情况又格外复杂,许多教师对此分外担忧,以至于自身情绪状态也受到影响。
2.熟悉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被迫改变,同样会使我们的情绪状态受到影响。这种情景会使我们陷入安全感缺失的惶恐中。
3.受疫情影响,往日习惯了的许多排解负面情绪方法无法实行,不能跟朋友相聚、不能外出运动散心,而长时间处于同一空间的烦闷又与日俱增,这无疑也成为了我们负面情绪的一大来源。
#对策#乐观、接受、释放1.看到负面情绪背后的正面意义。人们常常都会拒绝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无奈、焦虑、恐惧、痛苦等等,其实每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其正面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悲伤”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自己拥有的东西;“愤怒”可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去改变一个不能令自己接受的状态等等。同样“焦虑”与“紧张”是在提醒我们:当前的事情很重要,需要我们更加专注、投入的去做好,接受现实并与时俱进。
2.心理学中有一个快乐法则:如果你无法改变一件事,你就接受它吧。目前师生都在防控期间,无法回到从前面对面上课的教学形式。既然无法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欣然接受。只有从内心去接受它,情绪才能趋于平静,进而快乐起来。
3.表达和倾诉能释放内心的压抑。当思想和情感长期被压抑,无法表达时,可能导致内心失衡。倾诉能阻断心里对恐惧的养料供给,避免集聚毁灭性的能量。所以不要一个人去承受工作、家庭、突发的疫情带来的所有压力,你需要一个客体,一个声音,给你温暖接纳的倾听,给你真诚客观的反馈,给你坚定有力的支持,记得找到1-2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亲友,也可以是电话、网络那端的心理工作志愿者。还可以是专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新奇树洞。
03失去原有的掌控感,担心!
实施的线上教学使老师们有很多担心。比如:担心学生不能认真完成网课学习任务;担心有些孩子在家完全放飞自己,老师督促又不听;担心线上授课的效果比心理预期值低,觉得付出与回报不符;担心开学后弥补来不及等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说:“我自己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感觉管理的难度增加了。因为见不到面,如果有孩子没准时上课或者作业没交的情况,就要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