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部门的一纸规定,“校外学科培训”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大家痛斥其罪行:增添家长负担;破坏教育公平;引发无序竞争;损害孩子健康;动摇教育根基……很多地区也应声发布“禁令”,比如前不久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校外学科培训终于迎来了政策上的末路。
谈到校外学科培训,很多人会把怨气撒到现在的教学评价机制上,认为现在的评价机制依然是“应试制”,家长送孩子到校外教育机构接受学科辅导,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认为只要改变现在的评价机制,改变现在的高考录取制度,校外学科培训就不会这样疯狂。
我们承认当下的教育评价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试教育更严重,高考录取率更低,却几乎看不到校外培训机构的身影,可见人才选拔机制不是校外学科培训泛滥的关键因素。理性的人都知道,时代变了,社会内卷了,大家焦虑了,所以学科培训越来越疯狂了。
那么,如今下这么大力气,能彻底杜绝“校外学科培训”吗?很多人表示并不看好。
首先,学科培训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
学科培训的存在跟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在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愿意花一些价钱送孩子去辅导班补课;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个别学科跛腿或对自身有较高要求,主动参加学科培训。
只要学科培训需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学科培训就不可能在近期被彻底杜绝。
其次,完全杜绝校外学科培训,或会增加人们的家庭教育成本
可能有人不理解,禁止搞校外学科培训,就是为了给家长减轻经济压力,怎么可能会增加人们的家庭教育成本?这就要说说国人的教育情结了。
在中国,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底子很厚的富人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普通家庭因为经济条件不宽裕,会选择送孩子到收费不高的培训机构补课;富人家庭因为资金比较充裕,会选择让孩子参加所谓的“精品辅导班”,或花大价钱请名师到家“一对一”辅导。
如果校外学科培训被全面禁止,富人家庭大不了用更多的钱请老师到家辅导孩子,但普通家庭却要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富人家庭一样,花比以前多的经济成本,请老师上门辅导孩子;要么花非常多的时间成本,一边自己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一边自己辅导孩子。无论他们怎么选择,成本都相当之高。倘若家长不愿意花更多的经济成本或时间成本,孩子的竞争力就很难提升,他们更没有能力与富人家庭的孩子抗衡,或许只能永远生活在普通人这个圈层。
第三,可能会恶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杜绝校外学科培训还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大量以学科培训为生的机构、公司,以及依附在这些机构、公司里的培训师、工作人员等,均要另谋职业。
这些年,学科培训蓬勃发展,校外学科培训行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每年有大批高校毕业生选择进入该行业,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其中不乏有名校毕业生。他们不仅通过学科培训挣得了丰厚的收入,也因为较好的培训成绩,让自己成为家长和学生认可的培训名师。此时全面禁止校外学科培训,会断了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后路。
按理说,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师可以参加教师编制考试进入公办中小学,或应聘私立学校教职岗位;有相应学历的行政工作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制或跳槽去其他公司,然而事实上,公办中小学、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岗位,吸纳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考上编制的显然只有极少数人。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大批培训机构里的培训师、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编制考试,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会被进一步压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可以看出,我们不应该要求彻底杜绝校外学科培训,而是要让学科培训机构回到其应该有的定位上,把它控制在较小的限度内,不能让校外学科培训影响到广大家庭,不能引发焦虑,不能破坏教育生态。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以及课后服务质量也需进一步提升,只有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发力,才能有效疏导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降低人们对校外学科培训的需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