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身体的疾病常常与心理的因素和社会适应的程度有关。例如高血压就是一种身心疾病,它的产生,除饮食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起侧重要的作用。
刘大妈快八十岁了,常找我给量量血压,听听心脏,没有发现甚么太大的问题。今年5月份,刘大妈的女儿来讲老人近来常头晕,精神差,不能起床。经检查,发现老人的血压高达/毫米汞柱,收缩压比平时竟高了1倍。我给她用过降压药后2小时,老太太的血压降到了/80毫米汞柱,头晕减轻,
精神也好转。我再追问老人是不是有啥心事。老太太说,“这不就要高考了吗,最近整天就是担心孙子小康能不能考上大学。”原来老太太心里装着这样一件事。因而,我开导了老太太,并开了一些降压药,让她按时服药。
以后的几个月,老太太的血压虽不算太高,但是时常有反复,总不能脱离药物,有时还得加点平静药。高考成绩公布后,小康的成绩高于1本线,老太太心里放松了一些,血压也较为安稳,但是没能恢复到正常。直到8月中旬,小康终究收到了1所知名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老太太看到后,心里的牵挂才算放了下来。一个星期后,老太太的血压逐步安稳下落,渐渐地我将降压药逐步减少,最后完全停用,现在血压在/70毫米汞柱左右。前天我又为她量了血压,正常。我笑着对老太太说,我这个医生不要当了,我的药不如您孙子的入学通知书管用。
刘大妈的高血压是由于过度担心引发的。过度担心在医学上属于焦虑的一种表现,依其程度可以分为不安和担心、畏惧和惊惶、极端恐怖3种。焦虑不但可以使原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急剧增高,也可以使从来没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急剧增高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身体的疾病常常与心理的因素和社会适应的程度有关。例如高血压就是一种身心疾病,它的产生,除饮食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起侧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由心理问题致使的躯体疾病。高血压病的病发分为3期:早期、中期和晚期。但不管处在高血压的哪个时期,病人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例如处于第一期高血压的病人,情绪就会随着血压波动,表现为易激动、爱发脾气,对病症担心、忧愁,常常头痛头晕、浑身不舒服。
50岁的李女士,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几个月前她被诊断为高血压,虽然坚持规律服药,血压却控制得不太理想。来医院复查时,李女士告知龚医生:“最近由于老伴身体不好,心情很烦躁,食欲不好,睡眠质量下落,常常控制不住情绪,容易发火。”经过心理咨询后,李女士被确诊为得了焦虑症。尔后李女士按龚医生开的抗焦虑症药物与降血压药同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时发现,李女士的焦虑症明显好转,血压也随之下落很多。
医生说,李女士血压长时间降不下来,是由于情绪不稳定而致使的。因此,如果高血压患者虽长时间按规律服药,但血压却一直没有下落,同时又存在严重睡眠问题,情绪烦躁等现象,就应及时到心理科室进行检查,看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
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切莫对病情过于紧张,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睡眠的质量。另外,适当的运动可预防和减缓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疾病。
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