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帮助孩子走出抑郁,重返校园》专栏的第30章。
上一章我们谈到,当孩子敢于直面自己的抑郁问题时,孩子其实就离摆脱抑郁恢复健康不远了。
首先,当他们正视自己的抑郁问题后,他们会更加配合治疗
当孩子直面自己的抑郁问题时,他们的心态会变得更加平和,也会更加配合治疗,该吃药就吃药,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这自然就利于他们抑郁问题的解决。
讳疾忌医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直面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了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了焦虑
要知道,抑郁其实就是不断逃避的结果。
当孩子感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就开始逃避,但是问题始终摆在那里,在不断地给他们带来焦虑,越不解决,焦虑就会积累的越多,最终当他们无法承受时,他们才变得抑郁的。
就拿孩子因为学习导致的抑郁来说吧。
当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太大,自己有些承受不住时,他们会本能地逃避这个问题。但是逃避并不能帮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总不能一直不上学吧?只要这个学习问题不解决,焦虑的根源就不能解决。而且他们越是逃避,学习就会变得越差,那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更差,于是焦虑就会更大,就更不想面对学习了,于是他们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一旦他们开始不逃避而是直面学习问题,那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学习搞上去,这时候学习就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问题越来越少,焦虑也就越来越少,这当然更有利于孩子走出抑郁了。
最后,敢于直面问题后,心态会发生变化
敢于直面问题后,他们不再逃避问题,而是积极地面对问题。而积极地面对问题本身就是抑郁的反面,当一个人面对问题非常积极时,他就很难抑郁。所以当孩子直面问题后,他就跳出了抑郁的心态,当然心理也就会慢慢恢复健康。
以上三点决定了,当孩子敢于直面抑郁问题,而不是逃避时,他们就基本进入了正轨,就离恢复健康不远了。
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走出抑郁,就应该引导孩子直面问题。
但别看这么简单的一个心态调整问题,却是不容易做到的,要不然孩子也不会走到抑郁这一步。
孩子为什么不敢直面抑郁问题从理论上来说,直面问题看似是心态问题,只要遇到问题不要逃避就行了,这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调整,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具体细分的话,有三种不同原因:
第一种:孩子可能已经变得习得性无助,彻底对自我丧失了信心
就像我之前专栏章节中说过的,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时采用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就是采用了一种否定式教育的理念,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问题,然后不断的批评否定孩子。
这种否定式教育会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否定式教育的“否定”带给孩子的是失败。你想想,当你否定孩子磨叽、否定孩子懒、否定孩子脏时,这是不是强调他不好的地方?那是不是让孩子感到自己很失败?所以这种否定式教育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而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还觉得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殊不知,父母越负责,孩子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就越感到自己无能。最终,在父母的否定式教育下,孩子就会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彻底地陷入了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无能。
建立在以往的失败经验上,孩子对自己已经完全丧失了自信心,那这时候你说让他改变心态他就立刻改变?他就能立刻相信自己?这是不可能的。自卑、逃避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哪怕他们知道这样不好,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逃避反应。
这就好比让你站在悬崖上,尽管你知道只要小心就掉不下去,但你依然不敢站在上面,无论别人怎样鼓励你,你都很难做到,因为你的理智战胜不了自己的本能。
第二种:孩子活在过去,不想接受现在失败的自己
如果上面一种情况是孩子因为过去很失败导致他们无法调整自己的认知,那这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他们过去太成功了。
有的孩子以前学习很好,他们对自我定位也比较高,觉得自己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当他们进入初中高中后,学习好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压力就越来越大,这时候他们对自我的优秀认知就受到了挑战。但问题是他们又无法改变现有的状况,学习确实是越来越差,尽管他们非常努力,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于是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最终,当他们承受不住时,他们就变得抑郁,就抑郁退学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