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刚刚好听听孔子怎么说,曾国藩怎么

相传,孔子曾到鲁恒公庙观礼,看到了一个歪倾的瓦罐,便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欹,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正过来了,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孔子不禁感叹,这不就是中庸之道的精髓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就是把握那“刚刚好”的中庸平衡。当然,要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不骄躁也不气馁,不急于求成,也不甘于现状,实现中庸平衡,并非易事。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突破:一是保持危机感,又不让自己的身心过分受摧残。适当焦虑并非坏事。屡战屡胜易骄躁,往往会导致大败。保持“居安思危”的焦虑感,我们才有动力去完善,去成事,去做到更好。当然,我们要做到危机意识,而没有焦虑症。让紧迫感成为我们读书、上进、求知、自省的助推剂。同时,放低自我,放大事情本身,持续做事、成事,别让焦虑成为庸人自扰的情绪。二是要学会及时放空,做到累身不累心。曾国藩白天打仗,晚上就在家练字,读圣贤书,一收一放,大概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中庸平衡。就如我们无法做到每天十多个小时持续工作,还能保持效率一样。及时放空,培养一两个爱好,读书、唱歌、打球,好好睡觉,形成长久、规律的活动,是修身养性,也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到更多新的东西。会玩儿的人,才能兴味盎然地活着。贾平凹都说: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趣。有益身心的爱好,就是生活的解压阀,调节器,少不了啊。总之,该紧张时好好做事,该放松时好好休息,大道至简,是终极平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woac.com/jlzpd/15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