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你心的湖底
走出困境的最初建议一位年轻的网站编辑患了“信息焦虑症”。这是现代白领的“常见病”。她每天一开电脑,见到塞满的邮箱和眼花缭乱的信息,就头晕、胸闷、焦躁难受。她认识作者,问怎么办。作者对她说:关键是别陷入恶性循环。她问:什么意思?作者说:天下有两个有力的循环在左右所有人的命运,一个叫良性循环,一个叫恶性循环。譬如一个学生,头一篇作文写好了,得到老师表扬,他有了兴趣,更努力,作文写得更好,结果再受表扬再添兴趣,进入良性循环;另一个学生,头两篇作文没写好,得到老师批评,从此没兴趣,作文越做越不好,越不好越没兴趣,结果进入恶性循环。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就是被这样两个循环分化出来的。又譬如,一家刊物率先创下了品牌,结果就能够吸引名家的稿子,而名家的稿子越多,刊物品牌越好,良性循环保持着其长久的领先地位;没有及早创下品牌的刊物,难以吸引名家的稿子,结果其品牌的落后越加难以改变,恶性循环使它难以摆脱落后的地位。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造成社会方方面面的两极分化。女孩一下子明白了:我这信息焦虑症也有恶性循环——因为得了信息焦虑症,就特别焦虑;越焦虑,症状就越加重;一看症状加重自己就更焦虑。作者对她说:焦虑症之所以一陷其中就难以自拔,就是里面有好几个恶性循环,你说的是其中一个,还有几个更重要的恶性循环在左右你。她问怎么办。作者说:想办法走出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朋友们阅读本章正文,会看到焦虑症、抑郁症内含的几个恶性循环,也能读到走出焦虑症、抑郁症最先的步骤。一 阿凡准备向洛丁提出一套走出焦虑症的建议。 保安通过对讲让洛丁将停在楼下的车移一下,因为堵了消防通道。洛丁下去了,阿凡和吴妍接着说话。 阿凡说:待会儿我的建议里也包括对你的建议。 吴妍说:我当然全力配合。 说了一会儿,不见洛丁上来,便去阳台上张望。 见洛丁正在他的车旁左看看右看看,转了一圈又一圈。 阿凡说:车已经挪好位了,还看什么,莫非车被剐蹭了? 吴妍说:他这个人就是喜欢反复检查。停个车,前不放心后不放心,又怕没有停到最佳位置,又怕前后左右的车剐了它,四个车门反复拉,就怕没锁好。 阿凡说:这是强迫症*,神经症的一种。*关于强迫症,本书随后一些章节中还将详细讲到。 吴妍说:这种症状早就有了,出个门,锁门后拉上几十次也不放心。晚上睡下了,煤气开关要检查上十次八次。有时候寄信,信都扔邮筒里了,又找邮局的人把邮筒打开,看看地址是否写错。不过这些毛病无伤大雅,也没有影响他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多少年也就听之任之了。 阿凡说:有些轻微的神经症倾向确实不要紧,但像洛丁这一年来多种神经症并发,那么,不同的神经症之间也会相互推波助澜。 神经症种类不少,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这几种洛丁或多或少都有,还有就是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病。 吴妍问:不同的神经症之间相互推波助澜是怎么回事? 阿凡说:比如说,他有强迫症,做事情总要反复核查,要不就不放心,但生活中做很多事情,没有时间和条件允许你反复核查,结果就可能诱发焦虑。对于已经有焦虑症的人,会加重症状。这就是强迫症和焦虑症的相互作用。 几种神经症之间都有这种互相恶性循环的情况。 讲到恶性循环,人的精神疾病常常是三个层次的恶性循环。 第一个恶性循环圈,是心理疾病与人生事业之间。因为人生事业有压力承受不了,就有了焦虑症;反过来有了焦虑症,人生事业就会有更大问题。越是干不了事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干不了事,结果就陷在里边难以自拔。 第二个恶性循环圈,是生理和心理之间。因为焦虑,身体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而因为这些不舒服,心里就更加焦虑。这个恶性循环力量也很大。 第三个恶性循环圈,就是几种神经症之间相互恶性循环,这我们刚才已经讲过。 吴妍说:真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啊。 二 洛丁上来了,阿凡向他正式提出八点建议。 阿凡说:我的第一点建议是,一定要相信你的焦虑症是能够痊愈的。大多数像你这种程度的焦虑症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或者自我调整,最终都恢复了健康。你又有这么好的家庭环境,你对这一点不需多虑。 第二点建议,焦虑症并不会一天两天说过去就过去,它会有一个过程。即使你是一个能给自己当心理医生的高智商人物,这个过程也只能相对缩短,而不能一步跨过。在这方面绝不可有急躁情绪,越急,越适得其反。 你这种人一生都可能有一个模式,那就是“往前赶”,所以你心中难免有尽早结束焦虑症的急躁情绪。这一点你一定要清醒。 第三点建议,对待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不要怕,也不要紧张。对于这种本来就是由内心紧张造成的心理疾病,尤其要采取不紧张的态度。不怕,不对抗,同时多少采取一种我们说过的听之任之的态度,越松弛越好。 你研究禅宗史,一定知道禅宗讲过对于“妄心”如何对治,要采取不治而治的方法,也就是《金刚经》里所谓的“不降而降”。对于骚动的不安静的心,硬降服反而降服不了。不理睬它,对它熟视无睹,视之若无,是最基本的态度。 希望你把这一点作为基本对策。 第四点建议,为了防止焦虑症目前给你制造事端,建议你取消日本之行。 洛丁露出犹豫:我可以考虑接受这个方案,我也想过把这次讲学标准降到最低,当做一个略带任务的旅游,可好像对自己还是有压力。 阿凡笑了: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你的潜意识并不上当,知道你去了日本野心就会膨胀。咱们舍近求远吧,牺牲眼下为了长远。 这算通过。 阿凡讲了第五点建议:希望你再给自己放半年假,半年内不在电脑前做任何认真的工作。这是宽打窄用,越是将休息的期限放宽,心态越松弛,越有可能更快地恢复常态。患有神经症的人心理高度紧张,对各种压力都有过分敏感的逆反,我们要顺其自然。 洛丁说:我知道,这次我一定要真下决心,不真下决心,骗自己还是不行。 阿凡问:你给自己放了假,那么,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吴妍说:他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爱好,什么打麻将、钓鱼、养花、遛狗,都不是他的爱好,而且,还不爱看电视。我一开电视他就烦。只要他在家,电视机就算个摆设。 阿凡提了第六点建议:洛丁一定要干这样的事,第一,和他的工作无关;第二,又是他兴趣所在。 洛丁说:我感兴趣的基本上都是有意义的事情。阿凡笑了:人活在世,有时候就被功利主义毒化成这样!所谓有意义,就是要从人生成功的功利来考虑。今天我暂不中断你这逻辑,因为这个逻辑根深蒂固。我不鼓励你去做一件对人生毫无功利可言的事情,不鼓励你钓鱼、遛狗,但是,有没有一件事在你看来有意义,却与你现在研究文化史无关,或者说,如果你这辈子不研究思想文化,还有什么其他事业可选择? 洛丁想了想说:我曾经想当书法家,但一直没时间去练。 阿凡说:是不是能够这样,这半年时间就练习书法呢? 洛丁一拍大腿:好,我这半年就好好练字,各种字帖我收集得不少,再笔墨纸张备齐,也可能坏事变好事,休息上一年半载,以后说不定能卖字挣钱了。 他哈哈笑起来,这个选择显然让他感到很轻松,很完美。 阿凡也微微笑了,知道这位一直在为功名奋斗的人物,心中总是分秒必争地权衡自己的投入和收获,只有一种切合他实际的选题才能引导他进入相对放松和宁静的心态。人有时候知道了道理,并不一定真正领会道理。像这位教授,知道调整精神的种种理论,但实际上还在各种病态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感性的动物。 战胜感性的扭曲,比战胜理性的扭曲更艰难。 阿凡说:第七点建议是一句你可能并不陌生的话——宛如健康地活着。大哲学家康德一生身体并不好,但是他却活了八十来岁。他的一个原则,就是宛如健康地活着。 你一方面承认自己有焦虑症,有这种反应那种反应,还包括各种体症,你还吃着药,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太强化这种角色。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要把自己当做正常人。人家能够做的事,你只要能做就做,比如说开车远行,登山,我可以告诉你,你都没事。 洛丁盯着阿凡,就像在权衡一个课题,然后又看吴妍。 吴妍在一旁说:他过去游泳两千米没问题,现在每天捂着个心脏,还没到游泳池就开始心跳加速。说去爬山,刚到山脚下就说,你和别人一块儿上吧,我在山下徘徊徘徊。 阿凡说:逐步来,对这种状态也要听之任之。 最后一条建议,第八点,希望你们两个人有一个走出家庭。 夫妇俩稍有点吃惊。 阿凡笑了:不是让你们离婚,是说你们不要整天泡在一起。 吴妍说:过去我一个星期有五天上班,他在大学有课,彼此也就是晚上在一起。现在他主要就在家中搞案头,我呢,自从他生病,就经常在家里伺候他。 阿凡说:你的帮助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心理支持,但是你们的日夜厮守又给他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焦虑症温床*。*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与焦虑症、抑郁症密切相关。焦虑症、抑郁症在一定意义上其实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病态应对。读者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会读到对此更深入的剖析。 吴妍说:可不是。他一和我在一起,就有病呻吟、无病呻吟都来了。 阿凡说:洛丁的焦虑症其实就是一种呻吟。呻吟给谁看呢?呻吟给自己看,给你看,或者隐蔽地给这个能够理解他的世界看。我多辛苦啊,我多不容易啊,我多艰难哪,你们都不理解,都不知道,我实在受不了了…… 三人都笑了。笑过,洛丁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来,在手中旋转思索了一会儿,坐起身:你说,我有可能完全恢复我的工作能力吗? 阿凡平和又坚定地说:你完全有可能恢复你的工作能力,但是我以为,你不能恢复你全部的工作能力。 夫妇俩看着阿凡:什么意思? 阿凡说:从今以后,你应该也只能用相当于过去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工作,也就是用八分力工作。你以前用十分力,已经累着了自己。即使完全恢复了健康,也要给自己减一减码。如果你还用十分力工作,完全有可能重蹈覆辙。 退一步海阔天宽。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